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的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可以划分为(1)矽卡岩化阶段和角岩化阶段,(2)石英钾长石阶段和退化蚀变作用阶段,(3)石英硫化物阶段以及(4)石英碳酸盐阶段。通过对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碳、氢和氧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形成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源为主,含少量有机质的碳酸盐地层的贡献次之,大气降水可能没有贡献。从矽卡岩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再到石英方解石阶段,成矿流体依次经历了硅酸盐熔体与富挥发分热液流体的不混溶、水岩反应和富气流体的减压沸腾,其中气体的大规模逸出发生在石英方解石阶段。  相似文献   
2.
南泥湖—三道庄矿床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对南泥湖—三道庄矿区内南泥湖花岗岩体和花岗斑岩脉开展锆石U-Pb法测年,获得矿区内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5.2±1.5)146.7±1.2Ma。采集南泥湖矿区网脉状辉钼矿化样品和三道庄矿区浸染状辉钼矿化样品开展ICP-MS法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10个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43.4±2.0)146.5±2.3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5.03±0.69 Ma),等时线年龄为(146.0±1.1)Ma。表明矿区内花岗岩与矿脉的形成年龄一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另外,此次测年工作确认了前人曾提出的158 Ma左右岩浆-热事件的存在,还揭示出东秦岭地区在175 Ma左右曾经历过另外一次岩浆热事件。前人测得南泥湖岩体年龄与其真实的形成年龄相差较大,这是因为岩浆岩中的锆石来源不均一,而测试的锆石数量有限,采用测量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不能真实地代表岩浆岩中全体锆石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3.
豫西栾川晚侏罗世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形成了一套Mo-W(Fe)-Pb-Zn-Ag多金属成矿系列。其中骆驼山硫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泥湖矿田岩体的外接触带。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ICP-MS对该矿床中闪锌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微量元素的组成以富集Cd、In、Cu,亏损Ga、Tl为主要特征;Cd、In、Ga等分散元素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Co、Ni主要富集在黄铁矿中。闪锌矿/黄铁矿中的∑REE含量均明显低于近矿围岩,早阶段闪锌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配分曲线右倾;晚阶段闪锌矿LREE含量降低,配分曲线趋向平缓,并与晚阶段黄铁矿呈现互补性异常。闪锌矿的部分微量元素如Ga、Ge、Cd、In、Tl等能指示成矿温度、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总体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岩浆热液型矿床一致,与栾川中鱼库矿床成因相近,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通过与邻区矿床对比分析,显示从成矿系列的过渡带到外围,成矿温度等特征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秦岭东缘高海拔华山松树轮宽度年表,年表的可靠时段是从1911年到2005年(子样本强度大于0.8),基于此年表重建了秦岭东缘过去百年来冬半年(上年12月到当年4月)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51%。重建序列有3个温暖时段: 1938~1944年,1958~1967年和 1998~2005年; 两个冷时段: 1945~1957年和 1968~1976年。自1968年以来,温度开始上升,但温度变化幅度未表现出明显异常。秦岭东缘和华北、华中及华东邻近,本文重建的温度序列与这3个区域的温度变化在低温、高温时段对应一致,而且相关显著,都表现出自1970s以来的升温趋势。表明在秦岭东缘采用高海拔华山松重建冬半年温度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栾川鱼库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矽卡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隐伏钼多金属矿床。对鱼库矿区骨干剖面的深部钻孔(>1 000 m)中黄铁矿开展热电性标型特征分析,发现样品中黄铁矿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96%。根据黄铁矿导型及热电性参数变化特征推测出矿体向深部有一定规模的延伸。根据热电性实验数据计算出成矿温度范围在270~332 ℃之间,结合矿床矿石特征判断该矿床属于浅成中温热液成矿。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知识,运用ArcGIS对计算出来的成矿温度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探讨矿区深部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河南栾川三道沟铅锌银矿床是豫西铅锌银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成矿作用划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铅锌银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各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CO2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早、中、晚阶段成矿温度依次降低,分别为260~360 ℃、200~320 ℃、160~260 ℃,成矿流体盐度先升高后降低,分别为4%~10%、6%~12%、4%~8%,密度为0.58~1.06 g/cm3,平均0.86 g/cm3,即成矿流体为高-中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早阶段δD=-67.5‰~-75.1‰,δ18O水=6.4‰~11.1‰;成矿中阶段δD=-106.8‰,δ18O水=5.0‰;成矿晚阶段δD=-86.4‰~ -100‰,δ18O水=-0.7‰~2.2‰,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或变质水,成矿中-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初步认为三道沟铅锌银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是燕山期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栾川西鱼库隐伏斑岩型Mo-W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鱼库大型隐伏斑岩钼-钨矿床是近年来在栾川地区开展深部找矿勘查过程中的新发现。该矿床与南泥湖、上房沟钼矿不同,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内部而非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或角岩中。与南泥湖和上房岩体相比,西鱼库隐伏斑岩体的Si O2、K2O含量略低,具有正Eu异常,表明西鱼库隐伏斑岩体比南泥湖和上房岩体分异程度略低,更接近成矿岩浆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8.
银家沟硫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民  马有华  齐玉峰 《地下水》2009,31(2):100-101
河南省灵宝市银家沟硫铁矿是小秦岭矿区有名的大水矿床,作为典型的基岩裂隙充水矿床,充水裂隙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等较不均匀,经多年开采,矿床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本文通过研究矿区地质构造、地层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床充水水源和途径,预测了矿坑涌水量,并对矿山工程地质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安全采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豫西栾灵金矿床地处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南部马超营断裂带北侧,金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呈钾长石石英脉体和蚀变岩产出,为本区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文章为厘定栾灵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得栾灵金矿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61±3)Ma~(164±2)Ma,加权平均年龄(163±1)Ma(MSWD=0.68),等时线年龄(163±2)Ma(MSWD=1.5),表明栾灵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与祁雨沟、前河金矿等早白垩世(125 Ma)金矿相比,栾灵金矿的成矿作用早约38 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在区域上可能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等形成于同一成矿系统,它的发现为在熊耳山地区寻找相似成矿地质条件的金、钼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地质、光学显微镜以及背散射(BSE)电子图像的观察,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中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为:第一期流体首先与靠近岩体的大理岩发生反应生成硅灰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钙铁辉石和透辉石,当流体继续向外运移遇到灰岩时,直接将其交代形成透辉石矽卡岩或曲卷纹层状透辉石矽卡岩;第二期流体则沿裂隙向围岩中呈面型分布,叠加交代第一期矽卡岩化过程。据此,石榴子石和辉石可以划分为两个世代,第一世代石榴子石(Gro_(3-82)And_(15-96))呈斑点状,第一世代辉石(Di_(18-86)Hd_(13-70)Jo_(0-13))可与斑点状石榴子石共生,也可与斜长石(Ab_(55-70)An_(30-44))共生;第二世代石榴子石(Gro_(23-58)And_(37-74))呈面型分布,第二世代辉石(Di_(0-68)Hd_(28-84)Jo_(3-16))沿裂隙呈面型向围岩中展布。第一世代石榴子石和辉石在空间上分布范围较第二世代广。钼钨矿化在矽卡岩的最早阶段即已开始,贯穿整个矽卡岩的形成过程,引起钼钨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具有较高钼钨含量的流体与围岩发生反应时引起的局部还原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